大山里的人们与射电望远镜

发布时间: 2019-06-19 13:03 | 来源: 网络整理 | 作者:采集侠

  

大山里的人们与射电望远镜

  贵州天文小镇,随处可以看到FAST的痕迹。图片:魏宇心

  “这里不准用手机,你在这里登记一下,我们帮你保管吧。”

  赵越操着一口浓浓西南口音的普通话,从保安亭的窗户递给来访者一个薄薄本子和一支笔。顺着保安亭侧面的路一直走到头,便是举世闻名的“大锅”——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,简称为FAST。2016年9月建成的FAST,是世界最大单口径、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,既可以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,也能观测脉冲星,探测星际分子等。

  赵越家住克度镇,离FAST所在的大窝凼距离只有30公里。他的同龄人中,“考得上高中的就去读高中,考不上的就去读职中,没有读职中的就出去打工。” 他还有几个月就要去念大专了,不愿意在家里混时间,便通过熟人介绍,到这里做一段时间保安。

  FAST工程的后勤服务人员,基本上都来自周边村镇,主要是克度镇。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,也有家中尚有幼子的妇女。

  在赵越看来,这里包吃包住,工资待遇都很好,而且离家近,随时可以回家。“就是当保安太死板了,短时间还可以,长时间就不行了。”

  对赵越这样的年轻人来说,FAST项目,就像平静生活中扔下的一块石头,不可避免地激起涟漪,但终会归于平静。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,激起的可就不只是涟漪了。

  被FAST的人生

  FAST工程选址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,依托天然的喀斯特洼地而建。大窝凼底原住有12户居民,于2009年被迁离至克度镇区。由于使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文需要实施电磁静默,于是,以大窝凼为中心,居处半径五公里范围内的居民,也自2016年开始迁离。

  王开云的家从大窝凼搬到克度镇的时候,他才19岁,正在外面打工,每个月能挣3000出头。

  在他看来,大窝凼是个很 “与世隔绝” 的山谷,公路只通到凼上面,他们需要步行上下山,走的全是土路。年轻人步子快,都需要走十几分钟,老者甚至得走半小时以上。哪怕是上到了公路,要去最近的克度镇,也有近30公里。

  那时候,大窝凼的原住民中,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,只剩下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守着祖传耕地,以务农为生。

  自从FAST选址大窝凼,政府就给12户居民统一安排了新的住房,又按耕地的类型和面积偿付了一些钱,将七八十位当地居民全部迁离。王开云家分了80来万和一套毛坯房,他从打工的地方回到家乡,帮忙处理搬家的事宜。

  王开云有一个哥哥,两兄弟都要结婚,一套房子就不够了。家里于是又买了新房,加上装修和生活开销等,80万很快所剩无几。王开云在克度待了两年,便又动身去广东打工。

  如今,王开云已经结婚,有了两个孩子,小孩才刚出生数月,大孩今年9月就要开始上幼儿园。哥哥就住他家附近,哥哥家两个孩子一个8岁,一个6岁,两家人每天在一起吃饭,孩子们关系非常好。

  2017年起,他在机缘巧合下,进入了FAST的工作团队,现在的工作是为食堂准备食材。他平时住在FAST的宿舍,基本上每天都会去镇上采购新鲜的食材,看望父母家人都很方便。

  绕了这么大一圈,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,只是早已面目全新。对于大窝凼的改变,他说不出特别深刻的感觉,“说白了是科技前沿的东西,有些我们也不太懂。”

  他只知道,FAST有很多很厉害的人,他们很好相处,大家常常打成一片;他只知道,宿舍条件很好,是两人间,有独立卫生间、24小时热水,还有WIFI,工作完成后回家也很方便;他只知道,这口大锅让他的生活完完全全改变了,他喜欢现在的生活。

  剧 变

  FAST所在的平塘县是黔南州的贫困县。根据平塘县人民政府公开的信息,“天眼”FAST建设完成的2016年,平塘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56.57亿元,位列整个黔南州12个县级地区的第10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02元,位列黔南州的倒数第一[1]。

  地方政府认为天眼落户大窝凼,带来了发展机会。黔南州便以天眼台址为中心,编制了新的区域发展规划,规划覆盖到平塘县克度镇、塘边镇、通州镇与罗甸县边阳镇、沫阳镇以及惠水县羡塘镇等 “三县六镇”,共达1954平方公里,坊间一度传言,黔南将要打造一个新的天文市。规划中,以距离克度镇的镇区3公里的克度镇航龙村为天文小镇,作为核心建设区,其详细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。  

大山里的人们与射电望远镜

  一份天文小镇规划图,摄于天文小镇银河演艺空间入口处 摄影:刘建锋

舆情生活更多
旅游生活更多
社区生活更多